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眼下,黃毛谷、玉米、大豆等秋糧作物進入了收獲期,人們話秋收、忙搶收、“曬”豐收,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近日,走進什社鄉新莊村的田間地頭,只見農戶手拿工具,割曬黃毛谷。在人工收割的同時,大型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田野中來回穿梭,收割著顆粒飽滿的谷穗。
什社鄉新莊村村民李清選說:“這些谷子大概就是兩畝多地,預計能打兩千斤谷子,碾成米估計有1000多斤,1000多斤米按10塊錢算的話,收入一萬元左右?!?/p>
什社鄉把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作為增加群眾收入的主要抓手,針對新莊村特有的黃毛谷種植優勢,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零散農戶定點種植,推動傳統農業種植向品牌化、專業化、規?;默F代農業轉變,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群眾增收。
什社鄉新莊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永剛說:“有這么一句話,慶陽小米在什社,什社小米在新莊,新莊村是什社小米的核心產區。新莊村集體成立了隴塬新莊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年種植黃毛谷400余畝,帶動群眾種植300余畝?!?/p>
“玉米金燦燦,農戶秋收忙”。在西峰區后官寨鎮茂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玉米地里,玉米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一排排玉米被連稈帶起,收割、拉運,只需一個來回,脫了皮的玉米就被運糧車運走。
西峰區后官寨鎮茂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亮說:“我在孔塬村種植玉米1080畝,現在正進入收割旺季,由于今年降雨量比較大,收割比較晚,現在收割200余畝,預計這1000余畝,收入50余萬元?!?/p>
今年,孔塬村“兩委”堅持把農村撂荒地整治與村集體經濟增收緊密結合,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種植玉米30畝。趁著晴好天氣,孔塬村村干部抓緊翻曬玉米棒,奏響村集體經濟豐收曲。
后官寨鎮孔塬村黨支部書記楊諾說:“今年,孔塬村集體種植了30畝玉米,這幾天,我們搶抓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集中進行收割作業。由于墑情較好,玉米畝產最少1500斤,預計能為村集體帶來約5萬元的收入?!?/p>
西峰區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把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和底線工作,推廣優良籽種、先進種植模式,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今年,西峰區玉米、大豆、糜子等秋糧收獲面積17.4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