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i2kwe"></nav>
  • <nav id="i2kwe"></nav>
  • <nav id="i2kwe"><strong id="i2kwe"></strong></nav>

    • 隴東報數字報

    • 掌中慶陽客戶端

    • 看清客戶端

    首頁 >
    【岐黃文化】博物典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岐黃中醫藥文化博物館霧景。慶陽融媒特約攝影 王勇 攝

    “岐黃”指岐伯與黃帝。相傳,黃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黃帝常與岐伯討論醫學,并以問答形式寫成《黃帝內經》。其文簡而意博,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文獻。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世因此稱中醫學為岐黃之術,岐黃也被視為醫家之祖。慶陽市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為“岐黃文化傳承基地”。

    博大精深的岐黃中醫藥文化。慶陽融媒記者 趙彩霞 攝

    黃帝內經千家碑林。魏鋒征攝

    岐黃文化歷史積淀深厚、內容博大精深、文化源遠流長。岐黃中醫藥文化博物館位于慶陽市慶城縣周祖陵森林公園內,外形采用仿古建筑,呈"品"字型布局,分為展覽區、體驗區。全館共分4層,布設4個展廳、11個展示單元。全館展出各種文物1800余件。

    岐伯圣景。魏鋒征攝

    岐黃論醫。慶陽融媒記者 趙彩霞 攝

    在人類文明發源地的希臘、羅馬、印度、埃及,都曾有過多種傳統醫學,但大都湮滅于歷史的塵埃中,唯有中國的中醫藥文化,綿延不絕,《黃帝內經》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撒播到世界各地,中醫藥文化在傳承中不斷推陳出新,造福著人類世界。然而,岐黃之術何止僅是治病救人之術,它闡述天道、地道、人道,囊括天文、地理、歷法、氣象、哲學、兵家等內容,蘊含著治國理政之道和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

    岐黃中醫博物館外景。慶陽融媒特約攝影俄勝平 攝

    慶城縣周祖陵景區。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

    2004年,慶陽市成立了岐黃文化研究會,探索岐黃文化淵源,研究岐黃文化規律,開發岐黃文化產業,弘揚岐黃文化精髓。

    2011年,中華中醫藥管理局授予慶陽市“全國岐黃文化傳承基地”。

    2013年,慶城縣岐伯文化園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命名為“國家級中醫師承基地”,同年,岐黃中醫藥文化博物館正式建成開館。

    2015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八次中醫藥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慶陽岐黃文化學術年會在慶陽市召開,全國百位專家學者就岐黃文化為代表的中醫藥文化學術開展交流探討,讓慶陽再次成為全國中醫藥界矚目的焦點,推動我市岐黃文化研究傳承、發展邁向新的高度。

    《黃帝內經》手抄版。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

    中醫藥古籍。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

    將岐黃文化發揚光大,將岐黃文化與文化旅游產業開發融合,是慶陽市一直以來探索的路子。近年來,慶城縣建成了《黃帝內經》千家碑林、岐伯圣景區、岐伯祠等蔚為壯觀的岐黃文化瞻仰旅游景點,正與周祖文化游、慶陽民俗游、鄉村休閑游等融為一體,在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精髓的歷程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慶陽,感知慶陽。

    游客在慶城縣博物館岐黃中醫藥文化展區參觀。  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

    編輯:趙星澤責任編輯:吳樹權
    相關稿件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国产成人精品无码青草_heyzo中文字幕无码_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免费